新春走基层|黄埔融媒小编们的老家年味,是怎样的?速戳
浓浓入心的年味
(资料图)
是念念不忘的乡愁
是故乡的文化记忆
今年
有些黄埔er选择留在广州过年
也有不少黄埔er
选择回到外地的老家过年
广东、湖北、江西、甘肃、河南……
不同地方的年味、年俗
都有怎样的一番风味呢?
重磅来袭
为你呈现各具特色的粤式年味
跟随镜头
康康黄埔融媒小编们的家乡年
都是怎么过的吧
广 州
逛花市
贴春联
准备年夜饭……
在广州的小伙伴们
春节安排那是满满的
逛花市
记者手记
新春花市是广州最具仪式感的过年民俗。疫情三年,花市停办,今年终于回归。2021年出生的小澍是第一次逛花市,爸爸妈妈特意给他换上了喜气洋洋的唐装。一进入黄埔花市,小澍就被眼前花花绿绿的鲜花、玩具吸引住了,不断指示爸爸买买买。
今年黄埔公园花市规模比往年略小,但人气却比往年更旺,压抑了三年的期盼,在今年的花市上“报复性”满足。作为“新广州人”家庭,我们全家上至老人下至孩子,早已把花市当做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。
花有重开日,人若再少年。行过花街,把一年的福气、振奋带回家。风车在小澍手中转啊转,甜甜的日子也在我们心中细水长流。
——曾妮
杀鸡宰鹅做炸物
记者手记
我家住黄埔文冲,除夕当天,基本上这里每家每户都会杀鸡宰鹅,为过年做准备。除此之外,我们还会做“炸物”,比如炸角仔、炸蛋散和煎堆,这些“炸物”是我们广州人过年必不可少的零食,虽然种类不多,但吃起来是家乡的味道,同时也是过年送礼的不二之选。
除了吃,当然也少不了玩。在广州,有很多特色十足的春节活动,比如大家熟知的逛花市、看舞狮。除了这些,一部分朋友会选择爬桃花山,在桃花树下转一圈,祈愿来年能有“桃花运”。另一部分朋友会去寺庙,把自己的愿望写在纸条上后将其挂到寺庙里的树上,祈求能实现自己的愿望。
不论是什么习俗、活动,都饱含了大家对新一年的期盼和愿景。新的一年,继续向前看,向前行吧。
——卢浩辉
给家里扮靓靓
记者手记
这是自我出生后在广州的第22年。
春节一直都是我最期待的节日。除了逛花市、买鲜花和年桔外,给桔子树挂红包和饰物也是广州人过年的一大习俗。年桔,寓意大吉大利,在年桔上挂红包,有招财进宝之意,红包还有去歪压祟之意,祈求来年吉祥如意,走好运。
往年装扮的工作都是我和家里人一起做,但今年父母让我独自完成。
为了让家里更有年味,我给家里的花草都挂上了小红灯笼, 贴了窗花,还挂上了中国结。一番操作下来,家里满是年味,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!或许这就是习俗存在和传承的重要意义。
——高翔(实习)
韶 关
城区热闹又回来了
记者手记
新年陪妈妈去看花,在格桑花田里一个人问格桑花的花语是什么,另一个人说就当是发财好了。我们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,一如既往的朴实。
在韶关市中心开了快二十年的商场里,曾经一片卖衣服的小店如今换成了餐饮和品牌连锁。疫情三年,有人奔波,有人坚守,有的人生活轨迹发生了大变化。迎着新岁,城区又热闹起来,人们换上新装,步入又一个春天。
岁月常新,凛冬终会过去。
——孔容宇
潮 汕
久违的舞龙
记者手记
年初一的潮州龙湖古寨舞龙回来了。
熟悉的锣鼓声,精彩的飞舞龙,久违的热闹景。一群人的努力,舞活一条龙。
激动的我骑着小摩托追了一路,好久没有感受这样喜庆的年味了。
龙腾盛世,兔跃华年。愿新的一年平安顺遂,喜乐无忧。
——卢彦玲
从腊月二十三忙到正月十五
记者手记
在潮汕地区,代代传承着一句老话:“过日子,勿忘时年八节。”
过年被潮汕人视为大节。在潮汕过年,就像打通关游戏,每一天都有特定的“任务”,卤鹅、做红桃粿、拜祖先……可以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忙到正月十五方落下帷幕。
年三十一大早,妈妈就赶着上市场去置办年货,再回家准备祭拜祖先。妈妈将准备好的三牲、斋菜、米果类等供品摆满一桌,爸爸也会搬出珍藏的烟酒,招呼孩子们都来拜祖先,祈求来年阖家平安。
今年,喜庆中国年的氛围重新回归,借着烟火闪烁,祈求新年胜旧年,在新的一年大展宏“兔”。
——吴跃思
无论习俗和传统怎样变迁
年味,依然是让人最眷恋的味道
不知道你的老家是如何过年的
有哪些独特的年俗呢?
留言告诉胖编吧~
视频来源丨曾妮、卢浩辉、高翔(实习)
孔容宇、卢彦玲、吴跃思
编辑丨施莉滢
审核 | 龙昊
复核 | 曾妮
签发 | 徐清杨
出品丨黄埔区融媒体中心
转载请注明丨广州黄埔发布